——綿竹二幼心理援助體會
爸媽在線“關愛生命、和諧生活、快樂人生、回歸自然”宗旨,吸引了社會各界廣大的心理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會工作者以及各行各業的追求生命品質的人們。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數月,爸媽在線創辦人胡煜先生,率領爸媽在線心理專家,分別對四川、陜西、甘肅等重災區深入考察,開展心理援助工作,經過數十天的調研,最后決定由爸媽在線選擇三所學校,開展為期十年的定點援助計劃,綿竹二幼,成為爸媽在線心理援助定點學校十年計劃(2008年—2018年)的其中之一。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爸媽在線陸續委派心理專家,進駐定點學校,開展心理援助工作。
第五批援助綿竹二幼的專家志愿者們,踏著前幾批專家們的腳印,開展心理援助。從帳篷到板房,到嶄新的校園,爸媽在線專家們見證了綿竹二幼師生員工們在地震以后校園環境的變化過程,同時,也體會到了幼兒園師生員工及家長們在經歷地震以來近兩年時間之內心理的變化和心靈的成長過程。幼兒園領導和教師們,從開始面對災后的無助感、渴望得到愛心援助開始,到幼兒園各種硬件、設施設備的不斷得到充實與完善,到現在要為參與各種援助活動感到身心疲憊、對得到援助之后的后續反饋而疲于奔命感到力不從心,幼兒園從硬件設施、軟件的援助、教學的援助,各種無償的學習機會接踵而至,除了完成每天正常的教學計劃工作以外,還得加班加點、利用休息時間去參與各種學習、講座、培訓,以及各種感恩戴德的活動……
地震帶給了人們災難,同時也喚起了人們重新去審視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或許,地震也可能帶給人們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災區的心理援助,就心理而去談心理,去干預、培訓、輔導、咨詢,或許再次讓心靈脆弱的災區人民對心理學產生了望而生畏的新的防御機制。心理援助工作,何去何從,從西方心理學逐步進入中國開始,還很年輕,對于自然災難帶給人們所導致的心理問題的疏解、治療,在國內乃至國際上,都尚需心理學工作者們去探索。
通過這幾次的親臨綿竹二幼,開展援助過程之中,深感這份援助工作既是一份神圣而崇高的事業,是感化人們心靈的工作,同時,也可能帶給他人難以理解,導致他人產生新的心理問題的魔手。
只有枯燥的理論、生硬的技術、常規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自我內心還壓抑著眾多的復雜的情緒情感,缺少人生磨煉和內心深層次體驗的心理專家們,能夠開啟他們的心門嗎?能夠融入他們的內心世界嗎?能夠去感化他們的脆弱的心靈嗎?
在三次綿竹二幼援助之行、多次深入其它災區之行,數千次與災區的人民近距離接觸、聆聽他們的內心、了解他們的生活,似乎讓我感受到了能夠與他們心靈相通的那份感覺,能夠和他們尊重、平等,在悅納他們全部的同時感受到被他們所接納,能量的相互傳遞與交流,感受到彼此的心門漸漸開啟,壓抑于心的心理情結得到逐步的消融與化解……
許金聲老師總結出來的通心技術,在災區的援助過程中,簡單易行、非常實用。
通心的黃金三要件:1、清晰自己的立場和狀態;2、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會對方的情緒和狀態;3、用對方能夠接受、樂意接受的方式去影響對方。已經融化于內心,在培訓、輔導、溝通交流過程之中,始終把握住這三個要件去努力,清晰自我、理解對方,選擇合理、合適的語言、詞匯、動情的語音語調、配合適度的肢體語言,能夠達到與對方共情、心靈相通的作用。
在本次的援助過程之中,接待了一位教師的家屬,30歲,面對強烈的家庭責任感、工作上的壓力導致他晚上常常失眠,工作起來力不從心……,在交流的過程之中了解到對方父親被抱養、一直以來,認為父親缺乏責任感、對自己的親弟弟的表現也很寒心……,在“通心個性化成長輔導”的過程之中,用了130分鐘,讓當事人與屬下之間的“換位體驗”開始,到與父親、與親身爺爺之間的那份復雜的情感關系的糾葛的逐步去體驗,在通心的語言的帶動下,讓自己看到了背負在其內心深處對父親的抱怨、憤怒、無助,對自己親身爺爺的不接納的那一份心理情結。慢慢的使自己內心的被阻塞的能量通道得到疏通、被壓抑的能量得到釋放……,再次與員工的換位體驗時,發現自己智慧得到了開啟,能夠去理解員工,接納員工,同時得到了員工的理解和支持。第三天晚上,再次來和我交流表示,這兩天思考了很多,發現自己需要放下的很多思想包袱,是需要去重新審視和面對自己的家庭關系,發現父親和弟弟不在令自己反感了,人活著最需要的就是自己能夠真正的“心通”。
精彩分享
能量與愛的傳遞